留学中国的苦与乐 - 蓝海风

留学生文章分享

姓名:蓝海风

大学:华侨大学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7级,已毕业

时光荏苒,我竟已从大学毕业一年半了。2017年9月,我孤身一人踏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正门,开启我多姿多彩的两年半的大学生活。至于为什么是两年半而不是四年?因为疫情,后面的一年半,虽然勉强也称得上是大学生活,但跟多姿多彩绝对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以以下四个方面叙述作为一名留学生,在中国上学的苦与乐:学习制度及其影响、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和在中国时的旅游经历。事先声明,以下内容仅适用于华侨大学,未必适用于其他院校。

在学习制度上,境内生(即中国大陆地区学生)与境外生(含港澳台侨生及留学生)在通识必修课上,会被分成不同的班级上课。理工科境外生所学习的通识必修课,如高级数学、大学物理及英语课,会比境内生同样的课程来得更为简单,内容更少。在其他与同科系境内生一同上课的专业课上,即使课程内容相同,但成绩的计分方式未必相同——部分科目中,境外生的计分方式为作业分及考试分数各占百分之五十;而境内生的计分方式为作业分占百分之三十,考试分数占百分之七十。这种计分制度虽然会对境外生的成绩带来不小的优势,但同时也会让其他境内学生感到心理不平衡。作为一位不公平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学习如何在优异的成绩泡泡中找寻自我,在同学及老师的偏见下生存,是我在中国留学时遇到的难题之一。

万幸的是,在大学期间我仍然遇到了许多友善的境内生朋友。虽然我偶尔与他们会有利益冲突,但他们依然愿意与我交流,在我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2021年,是我准备毕业的一年,疫情也正迈入第二年。当时,境内生及港澳台侨生都已返校上课了,只有留学生仍然滞留在自己国家中,无法返校。作为少数的无法返校的学生,我能毕业,正是集齐了境内生朋友的帮助才促成的。若没有那位仅有数面之缘的朋友的推荐,我恐怕无法找到心仪的毕业设计导师;若没有负责任的班长多次充当我和科任老师们间沟通的桥梁,我恐怕连毕业学分都无法修满;若没有热心的同学愿意帮我打印毕业设计材料,我恐怕连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都无法通过;若没有身边朋友的支持与鼓励,说不定我会选择放弃。纵使因为各种客观因素,总有人对留学生存在着不屑与偏见,但也会有善良的人愿意在深渊中拉我们一把。

在厦门上学的日常生活,是悠哉而舒服的。秋冬时节,道路两旁开满了紫荆花,漫步到图书馆,点上一杯饮料,坐在靠窗的位置,沐浴在阳光下,徜徉在书海中,再抬起头,已是夕阳西下。这样浪漫的情节,是我大学生活的日常。随着厦门地铁、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的普及和高效率的运作,我们可以轻易去到厦门的各个热门景点及商区。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处走走逛逛,享受厦门各处的美好风光。美食方面,光是学校附近的美食就让我数不尽了,有福鼎肉片、手抓饼、烤冷面、沙茶面、火锅、凉面、面线糊……这些美食光是回忆起来就让我垂涎欲滴,恨不得回到那些往日时光,再次细细品尝这些美食。在学习的高压之下,能轻易的享受闲暇时光,是厦门给莘莘学子的馈赠。

出国留学,最期待的莫过于到处旅行了。在大学期间,我有幸跟随学校所主办的各个旅行团,去过泉州、漳州、广东、广西、上海、西安、四川等省市旅游。游走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泉州、拥有大鱼海棠和花木兰动画里的土楼的漳州、充满家的味道的广东、可以享受正宗螺蛳粉的广西、灯红酒绿的上海、古色古香的西安及风光旖旎的成都,总能让我感受到看似相似的城市所拥有的不一样的特色。站在阿坝州的高原上,第一次体验高原反应,第一次感受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蓝天白云配上一望无际的草原,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好。登上华山,第一次乘坐近三十分钟的缆车,第一次亲眼目睹近在眼前的仙境,第一次走在悬崖峭壁之上,步步为营的恐惧让我更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中国是一片被造物神祝福过的土地,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来到中国总能满足你对世界景观所有美好的幻想。然而,留学与旅游还是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的。美好的时光当然是我们人生中珍贵的宝藏,但教育的质量更应该列入选择大学时的考量。在选择大学前,多收集资料,多问问身边的过来人,尤其是同校的学长姐,多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及期望,再做出理性而慎重的选择与判断。在大学生活中学有所得,留下美好的回忆,愿大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以上文章纯属学生个人分享,不代表本会立场。

2018年华侨大学马来西亚同学会庆生会
2018年漳州社会实践
2019年星光耀华园汇报会
Blok A,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董总联络号码 : +603 8736 2337 分机: 293/209  电邮 :  [email protected]
办公时间 : 周一至周五 8:30am-5:30pm ( 午休时间:12pm-1:15pm ) 
Copyright 2023  United Chinese School Commitee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All rights reserved. Proudly with Wordpress.
cross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