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留华?- 林祥序

留学生文章分享

姓名:林祥序

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科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工业工程系

年级:2017级,本科已毕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至今已过去两年。两年前除夕夜在电视上看到新闻报道的画面仍记忆犹新,转眼间我不仅在线上本科毕业,更是续了两年半的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所。若说留华的经历,内心百味杂陈,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在疫情爆发至今都没有任何有关国际学生返校的具体消息。本科阶段,我有幸在上海待了两年半,或可同有意留华的同学分享线上线下学习的差异。

首先是关于学术课程的体验。大学的课程安排和中小学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每天的课时将随着课表安排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大学的课程存在选修、个性化学分等课程类型的设置,使得每个人的课表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小学系统中的“班级”概念被打破,一门课程即存在一个班。线下的上课体验即根据自己的课表在汪洋人群中穿梭,去到课程开设的课室上课。在课室里能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听讲,对于课程中的疑问不仅能够到办公室寻求老师的指导,也能寻求班上同学的帮助。

疫情爆发之初,全班一起线上上课。在该阶段,老师的课程安排完全以线上教学为考量,仍旧可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然而随着中国内地逐渐开放,中国境内的学子陆续返校,校方在课室内设置了摄像系统为线上上课的学生提供课程直播,同时将课程的实施转变为双轨并行制,即线上线下课程同步进行。在这样的线上线下课程同步进行的情况下,显然老师会更多的关注在线下,也就是坐在台前的同学们。

虽然看直播课就像是在保卫室里看监控,但我必须坦言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其中两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海交大具有足够的财力去安装摄像设备,完善教学系统,供学生在线上进行网课学习。此外,因为我所修读的专业性质,我们实验课只需要用电脑完成程序编写,非必须进行线下的实验或实践课程,这使得我能够远程顺利完成所有的学分。事实上有不少同学在远程网课上面对诸多困难,或是校方没法设置相关的设备及系统,亦或是线下实验或操作学习的必要性,使得部分同学被迫休学、退学、转校等。

其次,除课程学习以外,远程上课使得学生失去了宝贵、精彩的大学生活。个人认为本科阶段是个体作为成人最初的阶段,其特别之处在于我们拥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及较小的责任。大学生离家到异乡求学,无疑是个人脱离原生家庭,发展成独立存在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校园中,课堂之外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社团活动、外出旅行、实习实践、社交恋爱等等,有数之不尽的活动供学生举办和参与,有用之不竭的资源供学生汲取和采撷。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在其中摸爬滚打、面对矛盾,同时锻炼自己的软硬实力。

然而在这么一个重要的阶段,在家远程上网课使得一个大学生少了一段外出闯荡冒险的经历。仿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浑浑噩噩地在电脑及床褥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各种活动都可能发展出其线上模式,然而对我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莫过于面对面的交流。

其三,作为一个毕业生,我深刻感受到了远程毕业所缺失的一件无形之物,即与大学地域的连接。在某地上大学,住在该处,自然而然地会和该地域产生连接。曾经在上海,我有过自己租的房间,二手的小电驴,银行有点储蓄,喜欢的饭馆,睡过好几遍的机场,曾经也想象过自己要每天早起通勤去实习。但是,在疫情两年下来,这一切一点一点的流失,最终幻化为泡影。

我不得不承认在毕业阶段,我感到十分的无助和无奈。鉴于中国人口之庞大,中国国内人才竞争较大,留华工作本来就有一定的门槛。毕业之时没有较好的实习经历,也无法入境中国,最终失去了留华工作的机会。而若在线下,校本部将举办招聘宣讲及展览,同时亦有多种校企联合项目,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我相信中国作为世界一大经济体,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也相信中国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使其具备较好的竞争力。然而在入境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是否要“留学”中国,请衡量其中的取舍,三思而后行。

*以上文章纯属学生个人分享,不代表本会立场。

Blok A,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董总联络号码 : +603 8736 2337 分机: 293/209  电邮 :  [email protected]
办公时间 : 周一至周五 8:30am-5:30pm ( 午休时间:12pm-1:15pm ) 
Copyright 2023  United Chinese School Commitee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All rights reserved. Proudly with Wordpress.
cross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