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佩芯
院校:上海音乐学院
科系:音乐教育系(音乐治疗)
年级:2018级,大四
留学途径
2016 年,我毕业于巴生兴华中学。高二那一年,我已经确立了深造的方向——音乐治疗。自三岁起,我便开始学习音乐。我热爱音乐,但是我不想成为一个演奏员,我想通过我的热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机缘巧合下,我找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发现这所学校有音乐治疗专业。于是,在高三毕业之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入学考试。
2017 年 2 月,我飞到了上海参与入学考试。当时我才发觉,一切与我想象的不一 样,我把它想得太简单了。那一次的入学考试,我没考上。同年 9 月,通过董总的推荐, 我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学习,准备第二年的入学考试。那是一段我不想再次经历的日子。 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我学习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声乐;参与了医院的音乐治疗临床实践;自学完全不了解的各种音乐理论和历史。此外,为了节省课费,当时的我自学了两首对我而言难度非常高的钢琴曲。我忘不了当时在琴键上绝望的泪水,我忘不了当时走往医院路上迷茫的眼泪,更忘不了挑灯背书的每个夜晚。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我依然觉得不可思议。我佩服当时的自己,那股顽强的意志力和坚持。
终于,2018 年 9 月,我顺利的考上了音乐治疗专业,开启了我的本科生活。
该校的优势
上海音乐学院(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和孵化器,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杰出代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作为中国最好的音乐学校,这里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教师,还有非常多的实践机会。
以我自身而言,音乐治疗是需要很多临床经验累积的专业。在这个方面,学校与上海市多家三甲医院和一级学校签署合作协议,让本专业学生在该机构进行临床实践。此外,学校也经常邀请海内外的音乐治疗专家到校讲课,丰富学生的视野,探讨不同的治疗模式和视角,从中学习内省,并应用到来访者和自己身上。
学校采取“少而精”的培养模式,以小班制,针对性及精准地培养每位学生。因为这样的制度,我们拥有可以单独和专业老师或海内外学者深入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为我自身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输入。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疗团队”正式成立,并组织了线上音乐治疗服务。期间,我们除了服务中国境内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之外,还将工作拓展到海外,服务海内外有需要的华人。当中,团队也为不少马来西亚籍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务。当时,我有幸成为了团队的其中一位音乐治疗师,同时也是幕后工作团队的一员。在这样难能可贵的经验下,它不仅提供了我不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以往的临床实体工作不同,需要与网络“斗争”),也给予我机会看见在大疫情下,不同人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方面的能力,还让我的内心得到升华,学习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生命的一切。
*以上文章纯属学生个人分享,不代表本会立场。